绪论
实践课堂一:课堂讨论——大学的意义
实践目的:
通过对本案的讨论,让在校大学生明白,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教育大学生在提升自己主安时期,素质的同时,更应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实践方案:
1.讨论应围绕“大学的意义是什么”“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是否有必读大学”“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等问题展开。
2. 采取学生主动发言与教师指定同学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情况如实记录,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3.教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进行引导性点评,对发言质量较高的同学当众然予表扬。
实践课堂二:问卷调查——新时代,新变化
实践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众对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认识和看法。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实践方案:
1.问卷设计与制作。
2.动员。解读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指导被调查人员填写问卷。
3.收回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4.分析统计结果,每人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5.教师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调研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评价。
实践课堂三:主题演讲——我的大学规划
实践目的:
让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自己的目标。为自己制订一份实 现奋斗目标的计划。
实践方案:
1.要求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大学人学以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确立自己在大学期间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制订一份规划书。
2.上交规划书。
3.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就自己的发展规划进行演讲,并进行交流讨论,
实践课堂四:小组汇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学习内容:
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为小组学习主题。
实践目的:
使同学们在了解当前我国国内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站在时代的背景下,认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实践方案:
1.在班级内组建每组10人的学习小组。
2.通过新闻报道、网络、咨询等途径了解当前国内国际形势。
3.组内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
4.小组上交书面纸质成果(通过课程论文形式,或手写或打印上交小组成果)。
5.小组代表作出实践汇报。
6.老师做最后总结。
实践课堂五:电影赏析——《厉害了,我的国》
实践目的: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厉害了,我的国》中反映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展现的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正确认识、充分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实践方案:
1. 观看电影后,学生自主发言,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2.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端正成才目标。3.课后学生以“新时代有我”为题撰写心得体会。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实践课堂一:课堂讨论——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
实践目的:
1、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组员透过脑力激荡与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案。3. 培养互助合作的态度:小组讨论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责任分工、互相支援的能力。
4、发觉个人潜力,提升自我的信心与能力。
实践方案:
1.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相关要求。
2.学生:按分组原则成立课堂讨论小组。(按异质分组原则成立课堂讨论小组:混合不同民族、文化、性别、程度背景的学生,有助于建立友谊,综合不同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恰当的小组成员数;长条状、圆形状、半圆弧形,以利于小组互动讨论为原则.)
3.对问题的讨论要有明确的指引。(讨论的问题要事先明确告知各组;说明讨论主题的重要性;罗列讨论的大纲;明确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向;说明课堂讨论的方法、步骤与所需时间;分组讨论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各组学生引导、鼓励。)
4.讨论的方式。(组员 个别的思考、记录组员讨论:分享个人的资料摘要及见解一一分析所有组员的见解及资讯一归纳、统整小组重要的发现与结论精确扼要记录讨论结论。)
5. 讨论流程。(主题思考讨论→摘要一整合→结论。)6.课堂讨论总结。
实践课堂二: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现状
实践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情况,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评判,分析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见和价值观。
实践方案:
1、 问卷设计与制作。
2、解读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性,指导被访大学生填写问卷。
3、收回问卷,并对间卷结果进行统计。
4、分析统计结果,总结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
实践课堂三:课堂辩论——物质条件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
实践目的:”
解决人生目的的问题。人生目的是人在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的整个生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人生中物物质求和精神需求的辩证关系,避免学生因对物质条件的过度追求而形成拜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同时,帮助学生选择和追求求高生目的,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
实践方案:
1. 将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为“物质条件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观点为“物质条件不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
2. 请同学们针对辩题做充分的准备工作。3. 确定双方辩手。
4.任课教师组织辩论。
5.请同学们针对双方辩手的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任课教师做最后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实践课堂四:观看视频——《2018年度感动山传十大人物》
实践目的:
每年一度的感动山传人物评选是金沙娱乐
每个大学生都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和促使自己不断奋进、不断成长。在学习“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的相关内容时,观看2018感动山传十大人物视频,在服务同学和奉献的实践中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实践方案:
1.观看视频后,学生自主发言, 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2.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3.课后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自觉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实践课堂一:课堂辩论——志当存高远
辩论主题:
1.正方:志当存高远。
2.反方:立志不一定要高远,契合自己更为重要。
本主题为开放性题目,双方可结合自己所选议题,有理有据陈述即可,无论是远大理想还是当前的现实理想,都以正确、积极向上为发展方向。
实践目的:
通过对主题“志当存高远”与“立志不一定要高远,契合自己更为重要”正、反两方的辩论,使大学生对理想的选择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利于自身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实践方案:
1.根据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或跨班级组合进行辩论。教师作为本次辩论的主持人,宣布本次辩论的主题、基本要求并简单介绍正反两方辩手。
2.观点陈述阶段:辩论开始后,由双方一辩开始立论陈词,亮明本方观点。每方陈述时长不超过3分钟,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能正确述本方观点。
3.反驳立论阶段:双方一辩陈述完毕后,由反方二辩和正方二辩分别反立论,每方时长为3分钟。本阶段,双方二辩除对对方的立论环节进行反还可以补充和拓展本方的立论观点,巩固本方立场。
4.质辩阶段:由双方三辩分别向对方一、二、四辩提出一个问题,方一、二、四辩回答。每方时长不超过3分钟。
5.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先开始发言,然后自由发言。发言者可以向对方辩友盘问,也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辩手还是其他同学都可以参与。整个阶段时长不超过20分钟。
6.总结陈词阶段:由双方四辩分别作出最后的总结陈词,总结本方观点,述最后的立场。每方时长不超过3分钟。
7.由任课教师对本次辩论作出点评,同时要求每个同学将本次辩论会的主面内容写成小结上交。
实践课堂二: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实践目的: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确立的基本情况;指导大学生努力在大学阶段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 有追求、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准备条件。
实践方案:
1.问卷设计与制作。
2.动员。解读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指导被访大学生填写问卷。
3.收回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4.分析统计结果,总结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类型。
5.结合被访大学生的问卷回答情况,总结什么是科学的理想,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实践课堂三:诗抄朗诵——悼念先烈,祭奠英灵
实践目的:
用朗诵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灵,激发大学生奋勇前进的斗志,坚定理想信念,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好地创造未来。
实践方案:
1、 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挑选诗抄,让学生学习。
2、 学生学习后,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定诗抄进行演练。
3、 每个自然班级现在本班内部举行比赛,选出2-3名学生,再参加院系比赛。
实践课堂四:小组活动——探索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实践目的:
1.了解综合国力的基本内容。
2.了解科技文化竞争的重要地位。
3.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自我分析: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5.学会使用网络搜集、整理、分析资料。
实践方案:
1.组建团队,建议6~8人。
2.小组探讨、分工。
3. 通过上网及其他途径在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竞争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是科技文化竞争?科技文化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为什么处于核心位置?了解在国际上我国的科技文化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联系自身实际,如何践行自己的历史使命?
4.小组内部讨论、主题演讲、视频观看等。
5.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拓展探讨,材料凝炼。
6.各小组紧密联系实践主题,抓住研究主题,形成WORD研究论文和PPT报告。
7.小组成果汇报。
实践课堂五:电影赏析——《风雨哈佛路》
实践目的:
在学习“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时,观看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从而了解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剑拔四顾心茫然”的优虑,要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实践方案:
1.观看电影后,学生自主发言,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2.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追梦路上的坎坷与艰巨,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毅力为人生理想不懈奋斗,生命不息,追梦不止。
3.课后让学生以“观励志电影,品精彩人生”为题,写一篇观后感,抒发对作品的感受,畅想未来的成才之路。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实践课堂一:课堂讨论——我们该不该抵制日货?
实践课堂二: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实践课堂三:课后调研——短片制作《我的祖国》
实践课堂四:爱国主义精神主题演讲
实践课堂五:观红色电影,写心得体会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课堂一:课堂讨论——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实践课堂二:主题演讲比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实践课堂三:人物寻访——我身边的敬业模范
实践课堂四: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
实践课堂五:电影赏析——《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实践课堂一:课堂讨论——如何评判公交车上的“强制让座”
实践课堂二:社会公益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实践课堂三:问卷调查——“舌尖上的浪费”
实践课堂四:社会调查——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
实践课堂五:电影赏析——《杨善洲》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实践课堂一:问卷调查——大学生法律意识
实践课堂二:课后实践——宪法日宣传活动
实践课堂三:社会实践——旁听法庭庭审
实践课堂四:模拟法庭——刑法案件审理
实践课堂五:电影赏析——《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