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工作以来,我的主要工作都是授课。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是讨论和学业有关的问题。对他们校园之外的生活,知之甚少。每天看着校园里行色勿勿的学生们,也会想知道他们的生活和学业是否顺利,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一直感觉,教师的职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所以,当我第一次听说有走访贫困生这个活动时,立刻报名要求参加。可能是老师们都有这种想法吧,那一年报名的人太多,没有排到我。所以直到今年,我才有机会成行。
2013年的1月14日,我和土木建筑学院的朱老师等一行四人,踏上了走访贫困生之路。
天气阴冷,不时飘着雪花,但车里老师们的热情很高。一边走,我一边打听贫困生的情况。听朱老师介绍,这名学生是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1级学生,因为母亲受伤手术需要大量奖金,家庭经济负担很重。全靠年迈的父亲打工支持全家的开支。虽然生活上有困难,但这位贫困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学业,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优异,获得综合测评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还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
这位同学的家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怕我们找不到路,小伙子特地和父亲一起到路口来接我们。他人很朴实,问他假期有什么打算,就有些腼腆地说准备找份打工的工作。不一会儿来到他家,屋子里的摆设简单而又干净利落。为了迎接我们到来,特地烧了暖气,显得很暖和。平时他们是舍不得烧的。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学生家里作客,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和学生家长聊天,感觉很特别。土木建筑学院的老师送上了慰问金,我也代表学院送上了学院特地准备的励志书籍。虽然是很普通的礼物,只是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点小小的心意吧。和学生家长分手的时候,我特别想问他们,孩子培养得这么好,平时是怎么教育的。可惜时间有限,只能等以后再找机会和家长们交流了。
我曾经对学生说过,看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看他在两种时刻。一是得意时,一是失意时。顺利的时候,看他是否被成功和荣耀冲昏头脑,能不到做到得意而不忘形。困难的时候,看他能否抵住逆境的压力,战胜困难,走向成功。这次我看望的贫困生,就是一个战胜困境的典型。面临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他努力学习,通过打工补帖家用。当别的大学生还在父母身边享受假期的快乐时,他已经开始分担家庭的重担了。在学校,他是好学生;在家里,他是个好儿子。真心地为他的父母感到欣慰。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的抗压能力,我想他工作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缺少面对的勇气吧。
由于中国当前的国情,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供养一个大学生都是不小的开支。如果再加上家里有病人,大多数家庭都难免陷入困境。这也是当前贫困大学生占相当比例的原因。很欣慰我们现在有贫困生救助机制, 学校有一定量的助学金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只是希望贫困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困境,及时申报助学金。不要因为面子或尊严而羞于开口申请助学金。也有一些同学,明明家里不困难,却也加入申报助学金的队伍,这就要求我们把调查工作做扎实,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救助。
贫困不是谁的错,它是与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现状相联系的。既然贫困无法逃避,那就要坚强面对。如果你够坚持,那么,贫困和苦难会成为人生的一剂良药。你把它当成负担背在身上,它就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你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它,它就是你奋发进取的源源动力。
最后,谈谈自己的几点希望吧。一是希望我们学校的贫困生救助和走访工作,能作为济南大学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下去。作为教师,我们也会继续积极参与。二是希望在救助和走访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救助贫困生是光明正大的事,但学生们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精心呵护。三是希望贫困生能对救助有正确的感恩心态。不是对学校或者对某些教师感恩,而是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坚定回报社会的信念。等他们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